2016年4月5日 星期二

科學家的故事(1) – 來自社子島的生物化學家

原著:張道穎
改寫:王誠一

1940年代傳統農家女出路為何?按照農家的習慣,一位女孩子讀完小學已經不錯了,畢業後可以到田裏幫忙種菜,同時也可以料理家事。
問題一:這樣一個女孩有可能上大學嗎?
問題二:這樣一個女孩有可能出國讀博士?
問題三:這樣一個女孩有可能在諾貝爾獎做出貢獻?

2015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由Paul Modrich (摩德瑞西)和其他兩位科學家獲得,主要是以「修復DNA的機械作用研究」。摩德瑞西的研究開始於1980年代初期,這項研究工作有一位出身台北社子島的女生物化學家參與並且做出初始的重要貢獻。

社子島位於台北市西北角,淡水河和基隆河在社子島的尖端會合,然後沿著關渡和觀音山下的八里流向淡水鎮,由此注入大海。社子島是台北市最後一塊尚未開發的地區,一直到現在,不但禁建不准加蓋房子,道路也不能拓寛。在1940年代初期,此地一個呂姓家庭中,有一位小女孩念完小學六年級即將畢業,這時候這位女生的小學老師做了一件事,這件事改變了這個小女孩的一生。按照當時台北市的規定:每個小學的畢業生中,成績最好的男生和女生各一名,可以免試而直升初中 (當時還沒有國中)。這位老師拜訪了呂家,對女孩子的父母説:你們的女兒不升學,實在太可惜了,她根本不需要考試,她可以被保送進入當地的初級中學。在這種情況下女孩子的父母答應讓她升學,進入初中就讀。

這女孩子有一個很鄉土的名字叫做阿戀,呂阿戀初中畢業後,順利完成高中,大學,碩士。1970年代初期,正是生物化學面臨革命性的發展的時期,一些剛剛由國外回來的教授,引進最新分子生物學和分子遺傳學,當時生物學的發展指向一個全新的領域。在這種氛圍下,呂阿戀申請到美國進修

呂阿戀完成博士學位後,成為摩德瑞西的博士研究員。呂阿戀剛進這實驗室時,摩德瑞西正開始對遺傳基因 DNA 錯誤配對修補功能(mismatch repair) 產生興趣。經過一番努力,和不斷地改進反應條件,他們終於能夠在試管內模擬DNA 修補的功能。這個實驗方法發展出來後,就用來進行各種的實驗,更進一步地研究參與 DNA 修補的各種酵素,這些酵素也一個個被鑑定和純化出來。1980年代摩德瑞西的實驗室發表了一序列重要論文,也因此摩德瑞西教授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2015十月七日,瑞典斯德哥爾摩傳來消息:摩德瑞西教授和另外二位研究 DNA 修補的科學家得到該年度諾貝爾化學奬。因為感謝呂阿戀開始做的一些實驗奠定了以後發展的基礎,摩德瑞西邀請呂阿戀到瑞典斯德哥爾摩出席諾貝爾頒獎典禮,並參加瑞典皇家的宴會。在諾貝爾的頒獎典禮,摩德瑞西的演講回溯到三十年前的情況,他提到呂阿戀的名字和她實驗成果的貢獻。

一位出身台北社子島的女生,經過長遠的路,到了瑞典斯德哥爾摩聼諾貝爾獎得主提到她的名字和貢獻,這是一個奇妙的人生歷程。

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也不會知道你將拿到什麼。你必須盡力發揮上帝所賜與你的。
from阿甘正傳




2015年諾貝爾化學獎 DNA修補為生命提供化學的穩定

2015年諾貝爾化學獎「DNA修復機制」3位大師獲殊榮

諾貝爾化學獎3得主 找到DNA修復機制


沒有留言: